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

永喜 2025-05-20 4

购买镍带、镍片,探讨镍带技术参数相关问题,请电话联系(微信同号):137-0153-9161

对于准备买房或自建房屋的家居用户来说,了解房屋的结构类型是至关重要的。不同的建筑结构不仅影响居住的安全性、舒适性,还关系到装修改造的可能性和房屋的使用寿命。在众多建筑结构中,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。那么,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到底有哪些?家居用户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什么?接下来,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,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这两种结构的特点。

一、结构原理:核心承重方式大不同

要弄清楚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,首先需要从它们的核心承重原理说起。

(一)砖混结构:墙体撑起整栋楼

砖混结构,顾名思义就是由砖块和混凝土混合建造的结构。这种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墙体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承重墙。施工时,先通过黏土砖、水泥砖等砖块,配合水泥砂浆砌筑成墙体,这些墙体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,还要承担整个房屋的重量,包括楼板、屋顶以及外部荷载(如风雪、地震等)。楼板通常是预制板或现浇混凝土板,直接搁置在墙体上,将重量传递给下方的墙体。由于墙体是主要承重部件,所以砖混结构的墙体厚度一般较大,比如常见的 24 墙(墙体厚度 24 厘米)、37 墙等,以保证足够的承载力。而且,墙体的布置必须严格遵循承重要求,不能随意拆除或改动,否则会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。

(二)框架结构:梁柱搭建 "骨架"

框架结构则完全不同,它的承重核心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框架体系,包括梁、柱和基础。这些梁和柱组成一个类似于 "骨架" 的结构,承担着整个房屋的重量和外部荷载,而墙体不再是承重构件,仅仅起到分隔空间和围护的作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充墙。在施工过程中,先进行框架的施工,即浇筑钢筋混凝土的柱子和梁,形成稳固的骨架,然后再在框架之间砌筑墙体,这些墙体可以是砖墙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等轻质材料。由于墙体不承重,所以厚度可以较薄,一般在 10-20 厘米左右,而且可以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布置,甚至在装修时可以拆除或重新砌筑,改变空间布局。

从结构原理来看,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本质上是 "墙体承重" 与 "骨架承重" 的差异,这一差异也直接导致了两者在其他方面的不同。

二、空间布局:一个 "固定" 一个 "灵活"

(一)砖混结构:空间改动受限

由于砖混结构的墙体是承重墙,每一面墙都承担着传递荷载的任务,所以在空间布局上相对固定。家居用户在装修时,如果想要拆除某一面墙来扩大空间,必须先确认这面墙是否是承重墙。如果是承重墙,绝对不能拆除,否则可能导致楼板塌陷、墙体开裂等严重安全问题。比如,很多老旧的砖混结构住宅,房间分隔较为狭小,厨房、卫生间的位置固定,想要进行大跨度的空间改造非常困难,只能在非承重墙的范围内进行小幅度调整,比如拆除隔断墙,但隔断墙的数量也有限,因为过多的拆除可能影响墙体的整体稳定性。

(二)框架结构:空间设计更自由

框架结构的优势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因为墙体不承重,所以室内几乎没有承重墙的限制,家居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,随意设计空间布局。例如,可以将多个小房间打通,形成宽敞的客厅和餐厅一体化空间;也可以灵活调整卧室、书房的位置,甚至在后期装修时重新划分功能区域。对于喜欢个性化装修、追求开放式空间的家居用户来说,框架结构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。而且,在商业建筑中,框架结构也更适合需要频繁改变布局的场所,比如商场、写字楼等,但我们这里主要针对家居用户,这种灵活性在家居装修中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。

三、抗震性能:框架结构更胜一筹

在地震频发的地区,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家居用户非常关注的要点,而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在这方面也十分明显。

(一)砖混结构:抗震能力较弱

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,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承重体系依赖墙体,而砖块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较弱,整体性较差。在地震发生时,墙体容易出现裂缝、倒塌,进而导致楼板失去支撑,造成严重的破坏。虽然通过设置构造柱、圈梁等措施可以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,但本质上仍然受限于材料和结构形式的缺陷。一般来说,砖混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多为 6-7 度(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.05g-0.10g),在强震下的安全性较低。

(二)框架结构:抗震性能更强

框架结构由于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承重体系,梁柱之间通过节点刚性连接,形成一个整体刚度较大的骨架,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。在地震作用下,框架结构可以通过梁柱的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,避免突然倒塌。而且,填充墙不承重,即使墙体破坏,框架骨架仍能保持一定的承载力,为人员逃生争取时间。通常情况下,框架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可以达到 7-8 度(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.15g-0.20g),甚至更高,适合在地震多发地区建造。对于注重房屋安全性的家居用户来说,这一点是框架结构的重要优势。

四、施工周期与成本:各有优劣

(一)砖混结构:施工简单但周期长

砖混结构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,不需要复杂的模板支撑和钢筋绑扎,主要依靠人工砌筑墙体,对施工设备的要求较低,适合小规模的自建房屋。但是,由于墙体砌筑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,尤其是多层建筑,需要逐层砌筑墙体、浇筑楼板,施工周期较长。在材料成本方面,砖混结构主要使用砖块、水泥、沙子等材料,成本相对较低,尤其是对于低层建筑(如 2-3 层的自建房),造价优势明显。不过,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,黏土砖的使用受到限制,新型墙体材料如水泥砖、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成本有所上升,但总体仍低于框架结构。

(二)框架结构:工业化程度高但成本高

框架结构的施工需要先浇筑梁柱框架,这就需要搭建模板、绑扎钢筋、浇筑混凝土等工序,工业化程度较高,适合机械化施工,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来说,施工速度反而更快。比如,建造一栋 5 层的框架结构楼房,主体施工周期可能比砖混结构更短,因为框架可以逐层快速施工,而墙体砌筑可以在框架施工后平行进行。然而,框架结构的材料成本较高,需要大量的钢筋、水泥和模板,而且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更高,需要专业的施工团队。此外,填充墙虽然使用轻质材料,但总体造价仍高于砖混结构。对于家居用户来说,如果是自建低层房屋,框架结构的成本可能显得不划算,但如果是购买商品房,尤其是高层建筑,框架结构则是主流选择。

五、适用场景:按需选择是关键

(一)砖混结构适合这些情况

1、低层自建房屋:如果家居用户打算建造 2-3 层的自建房,且所在地区抗震设防要求不高,砖混结构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。它施工简单,成本较低,适合对空间布局要求不高、注重实用性的家庭。

2、小户型或固定布局需求:对于一些小户型住宅,或者用户希望保持固定的房间分隔,不需要大跨度空间,砖混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也能满足需求。

3、复古风格建筑:砖混结构的墙体可以直接作为外立面,展现红砖等复古风格,适合追求传统建筑美感的家居用户。

(二)框架结构更适合这些场景

1、多层及高层建筑:随着楼层的增加,荷载要求提高,砖混结构的墙体厚度需要不断增加,反而会占用更多室内空间,而框架结构的梁柱承重体系更适合高层荷载,因此商品房中的多层(4-6 层)、小高层(7-12 层)和高层建筑普遍采用框架结构。

2、需要灵活改造的空间:如果用户喜欢开放式布局,或者未来可能需要调整房间功能(如将书房改为儿童房、将客厅扩大等),框架结构的灵活空间布局能够满足这种动态需求。

3、地震多发地区:在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地区,框架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,是优先选择的结构类型。

六、其他细节差异:隔音、隔热与寿命

(一)隔音与隔热性能

砖混结构的墙体较厚,而且砖块本身具有一定的隔音和隔热效果,因此在隔音和保温方面表现较好,尤其是实心砖墙,能够有效阻隔外界噪音和温度变化。而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多为轻质材料,如加气混凝土砌块、石膏板等,隔音和隔热性能相对较弱,需要通过后期装修增加隔音材料(如隔音棉)、保温层(如外墙保温板)来改善。

(二)使用寿命

框架结构由于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,耐久性较好,合理维护的情况下,使用寿命可达 50-70 年甚至更长。砖混结构的使用寿命则受墙体材料影响较大,比如黏土砖墙容易受到雨水侵蚀、风化等影响,若维护不当,可能出现墙体开裂、砂浆脱落等问题,使用寿命相对较短,一般在 50 年左右。

(三)装修限制

如前所述,砖混结构的承重墙不能拆除,装修时需要严格遵守结构安全要求,而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可以灵活拆除,装修限制较少。此外,框架结构的梁柱可能会在室内形成突出的棱角,需要通过吊顶、包柱等方式进行美化,而砖混结构的墙体平整度较好,装修处理相对简单。

结语: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

通过以上多个方面的对比,相信家居用户已经清楚了解了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。两者各有优缺点,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。如果你是建造低层自建房,预算有限,对空间灵活性要求不高,且所在地区抗震要求较低,那么砖混结构可能更适合你;如果你购买的是多层或高层建筑,注重空间改造的自由度和房屋的抗震安全性,那么框架结构无疑是更好的选择。在买房或建房时,一定要仔细了解房屋的结构类型,咨询专业人士,结合自身的居住需求、预算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,做出明智的决策。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建筑结构,才能让家居生活既安全舒适,又能满足未来的各种需求。掌握框架和砖混结构的区别,是打造理想家居的重要一步,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的选择提供有力的帮助。

 

The End
微信